俄乌战争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一切外事又都是内务。

信息技术的进步只是让人性的丑恶对撞出的声音瞬间传遍世界而已。

一切开始之前:2020年新年回忆

2010-2020
二十一世纪的十年代结束了。
窗外的焰火已然绽放,我却对2019年越发的不舍。虽然年代只是人类擅自划分的时间节点,但是每个整数的到来似乎对于每个人都有一些意义。所谓意义并不在于期望这个节点能改变自己或是社会,而是在庸碌的生活中猛然惊醒的那一刹那清明。每日驱动我们的习惯过于强大,让我们毫无思考的向前走去,正如黑夜里的行人,无所适从。跨年这个时间点,只是时间长河里的一个里程碑,让我们回望过去罢了。想想这十年,从上海世博会开始,以70年阅兵结束,唯一的感慨就是时光飞逝。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十年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十年。日漫里最好的青春,大概也就是这十年了吧。一路走来,从小学到大学,梦想却从清晰变得模糊了。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我却越来越不知道该走向何方。人生中前十二年的学习只是为了肤浅的大学通知书,而我真正走到了这里之后,剩下的只是一地鸡毛。我一直觉得大海象征着无穷的可能,但无序的航行却永远到不了彼岸。话虽如此,永远缩在港湾里,却是注定一事无成。新的一年,哪怕沉没于大海之中,我也决不能再碌碌无为了。真正的输家,是那些怕的要死,连尝试也不敢的人。
我知道这可能又是一些注定无法实现的理想,但希望我能不断地提醒自己吧。
新的一年,祝大家一切顺利。

2017年新年感言 VS 2022年新年感言

2017

2017年的第一天交了所有的申请材料
按下Submit 却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毕竟这随便的文书和稀烂的成绩很难给人以安全感

过去的这一年,其实是相当的糟糕的
怠惰而散漫的一年 空虚而无助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里似乎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
日子仍然是灰暗的匆匆而过
厌烦了学习 却也对别的提不起兴趣 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尽管常说试着去变好 试着去改变
还是被现实抽了脸
唯一的愿望就是把这些留在2016吧 2017或许是个新的开始
亦或许只是无可救药的生活中的小小涟漪罢了
时间俨然也成了资源 被浪费便会心痛与后悔
然而还是止不住的挥霍
到底在逃避什么呢……

2017.1.1

2022

2021年结束了。
回望了一下这一年,和挣扎的去年相比,今年好像有了一些起色,又好像在原地踏步。毕业了之后,一方面发现了未曾设想的道路,另一方面却又历经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年中才决定Gap,用Sir Humphrey的话说,是一个十分“有魄力”的决定。一些考试不甚顺利,另一些却柳暗花明。一年又一年,如果说去年是一路向北的冬夜的话,我相信今年的年中我已然站在了北极点上——何方都是南方。

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向前

前几年,我的年终总结一般都比较简短,总结一下今年的见闻和明年的展望。然而在2021年末,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交叉点,我唯一想到的是王阳明的名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祝愿朋友圈的各位新年快乐,也愿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都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2022.1.1

题图于2017年摄于东京

Merry Christmas

久违的在周五下午有空能写点博客了,因为三个月的工作在今天也告一段落了。去年的圣诞在上海度过,今年的圣诞则和上海的工作做了告别。一年过去了,也是时候自省和总结一番了。这一年,我自己和世界都变化了太多,又可以说是没什么变化。毕竟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本质是很难改变的。在年终总结之前,先写一下简单的一篇短文吧。

工作的日常

很久没写东西了,今天只是趁闲把此时的想法记录一下,以供自己未来参考。如果有些词不达意的地方,还请各位读者谅解。先分享一首歌给大家吧。

YouTube, 你们懂的

最近在思考两个人的故事,暂且称他们A和B吧。其实如果是熟悉我的人应该猜的出来我说的是谁了。

A是我关注了两年多的游戏主播,不是一个很大的主播,大概有几万粉丝。A今年25岁,做Up主和主播大概有五年了吧。A最早是打L4D2,即求生之路2这款游戏的,水平相当高。A在2015-2018年打过多次国际赛,属于国内顶尖的半职业选手了。退役后基本就是上传一些求生解说视频,点击量大概也就几万吧。这样的点击量每月激励计划收入不过千元,实在是难以为继。2020年签约了B站成为职业主播,收入有了不小的提升,但也就是勉强糊口的水平。2020年底A的父亲去世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A每天直播七八个小时外加剪视频,其身心的疲惫在他每天的直播里可以清晰的感触到。

A的三观很正,工作也努力,其游戏水平也可以看出来A是很聪明的人。但是A的生活不说多困难,至少也是挣扎的。

B,是一位29岁的程序员,从支付宝去了字节跳动,目前在日本享受人生,开宾利炒股票研究Bitcoin和Web3。B还曾经因为褒扬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被微博网友群嘲。到这里似乎说的有些明显了,有关注新闻的人大概已经猜到B的名字了。

但我这里不是要褒扬或贬损A、B中的任何一个人,我只是想讨论一种现象。

A、B的原生家庭相似,都是工薪家庭,大学也未有多大的本质性差别。我也可以说,他们的聪明程度应该是不相上下的,毕竟学习好的人很多,而电竞的专业选手真的不算多。问题就在于他们选择的赛道不同。电子竞技可以算是苦力活,想变强只有训练和研究战术,而互联网行业哪怕只要挑对了公司,按部就班的工作,四五年就财富自由了。选择,运气可能比实力更加重要的道理又一次被证明了。从这点上,也不难理解一些高回报行业的人气了,毕竟连穆斯林见到拜占庭的东正教牧首金币都眉开眼笑,现代的人见到绿纸,哪还管什么爱好理想。

互联网的魔力就在于点石成金的期望。信贷系统的发展起源于中世纪晚期的荷兰,而这套系统的本质就在于花未来的钱。传统行业哪怕发展再迅速,一年20%的增长已经是让人望其项背了,而互联网行业1000%的增速只是家常便饭而已。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凭空印了几万亿美元的现金给投资者,而拥有这种性质的互联网行业一下成了热钱最大的目的地。无数的财富神话就此诞生。从Facebook到Amazon,再到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凭借着全速开动的印钞机和不断昂首向上的股市,无数Coder的人生轨迹改变了。

所以,依靠互联网创造价值来消化印钞机的产能合适吗?

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Louis XIV,1643-1715)的三次战争——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英法七年战争耗资20亿里弗尔,以至于路易十四临死前告诫继承人路易十五(Louis XV):“尽量和邻国保持和平,我太喜欢战争了,不要在此和奢侈上效仿我。”他留给路易十五高达26亿里弗尔的财政负担。路易十六(Louis XVI)时,一场美国独立战争又花去20亿里弗尔,相当于1788年法国财政预算收入5.03亿里弗尔的4倍。而独立后的美国掉头就与英国和好,法国一无所获。1788年3月,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当年财政收入为5.03亿里弗尔,支出6.29亿里弗尔,赤字1.26亿里弗尔。其中国债偿付支出高达3.18亿里弗尔,占财政收入的63.2%,占财政支出的50.6%。

1889年,当路易十六为挽救崩溃的财政,召开已经停摆175年的三级会议,等待路易十六的是法国民众忍无可忍的怒火——法国大革命。

Tiktok和快手在南美和巴西市场的大战,也不过如此吧。

那么当互联网公司赢得了战争之后,比如Facebook已经做到了EPS 3美元了,他们能创造新的价值吗?

是可以的,代价就是Be evil。ARPU和MAU,亦即每用户平均收入和月活用户数,是互联网公司的命脉。所以,越能吸引用户的内容,低俗,暴力,政治言论,越被平台所推崇。

上一个注重ARPU和MAU的是东印度公司,产品叫Opium。

所以正如英国皇家海军把军舰开进长江口保卫东印度公司的权利一样,美国商务部用美元和SWIFT系统保卫美国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权利。有意思的是,百年前的鸦片和今天互联网产品,主要生产者都是印度人和中国人。

当然,消费者变成了全世界的人民。

回到A与B的例子上,A在这个过程中,大概是云南被迫种鸦片的农民,而B则是香港的东印度公司买办。作为投资银行的职员,我会毫不犹豫的加仓科技股,但作为人,我觉得这个体制是美丽新世界的开始。

当然,智人作为一个种族,Homo Sapiens, 从走出东非的那一刻起,除了互相残杀,就是给别的种族带来灭绝。哪怕是美丽新世界,也是智人历史上最文明和进步的时代了。并且,历史的进程一旦开始,如同认知革命和农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那样,就无法回头了。哪怕我们觉得以前的日子更好(很多人其实并不觉得,因为没有真正体验比较过),在这条单行道上,我们也只能一路向前。

我也只好希望,A能过的好点,而B和B的公司,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吧。

Wish us all good.

及び、メリクリスマス。

周更的困境

三分钟热度!

这以前开始便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6月底去了一次新疆旅行,在南疆20k/s的网络条件下,实在是没有条件更新博客。回来后又是马不停蹄的准备7月的CFA考试。从兰州回家之后已然是八月初了。一年一度的赴美季又到了,作为标准前·留学生,现在家待业青年,各种饭局也是少不了的。然后又是去上海面试,看项目,不知不觉间八月也过去一半有余了。今天之所以新建了这篇博文,还是托我在上海见的一个朋友的福:当时他问我,你的博客多久更新一次?我本来的计划是周更,但是一想上一次的间隔已经一个多月了,周更实在是说不出口了。虽然最后还是回答了周更,不过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件事:我真的有这么忙吗?

三分钟热度?

问题的根源其实不在于此。三分钟热度的话,其实是不想做这件事了,亦或是没兴趣了。在断更停刊的这蛮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我还是想继续更新的,但是每次提笔又放下的原因无谓是“没时间”“明天吧”,然后继续做一些别的工作,亦或者是直接打开哔哩哔哩了。一天结束的时候,我可能惊异的发现我今天又看完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视频。

无关紧要的视频

亦或是把荒野之息的神庙又开了几个。总之呢,干正事的时间没多少,大量的时间都被浪费掉了。以这种生活的方式,除了每天固定的那点工作能做完之外,指望有什么精进和改变无异于痴人说梦。考完CFA之后,其实我还是有很多想法的,比如今年要完成xxx啦,考过xxx考试之类的,但是回首这一个月的时间,其实除了必须完成的ddl,额外的工作并没有完成多少。博客的更新这件事其实就是以小见大的反应了这种状态。那么,问题在哪呢?

三分钟热度。

所谓的四象限工作法也好,番茄工作法也罢,总是还有一个“工作”在的。完成“工作”其实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迫于生活和社会的压力,完成“工作”其实是迫不得已必须完成的,也没有什么找借口和拖延的方式。但是“自我提升”这件事,并不是必须的。很多人报了英语班,也没有去认真学,只是觉得报上了就学会了。这件事的本身,还是内生驱动力的问题:到底为什么,要自我提升?如果答案是更好的生活,那么这件事至少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果目前的生活条件尚可接受,只是为了精神层面的满足的话,眼下的短期快乐很有可能超过未来的长期快乐。一方面,“现金为王”,眼下的快乐其实是更有吸引力的。另一方面,未来的快乐是想象的,而现在的快乐是确定的。及时行乐是人类的本能,而卓越的人之所以卓越,就是他们克服了那“三分钟”,真正进入了追求长期快乐的过程。

虽然这个“三分钟热度”的意义已经改变了,但是一个切实的方法论仍然不存在,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不能指望一个万金油式的解决方案。不过,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应当是回归现实的第一步。

我唯一所知的是,这将会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疫中奇思

恍惚间又回到了2020年的1月。
武汉,南京;温州,张家界。
不同的是,我们有了疫苗,和防控的经验。
同样的是,太多人对于病毒仍然是一知半解。
根据以色列卫生部公布的数据,BNT162b2在面对Delta变种时的有效率约为64%。
科兴和国药的数据,请各位自行想象了。
有的时候,我开始觉得,SARS-Cov-2永远不会离开了。戴口罩会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健康码会变成身份证一样的身份证明,大规模的封城也会慢慢地被习惯。
也许疫苗能带回曾经的日常吧。
那个今天突发奇想,明天就能出现在特拉法加广场的日常。
那个不需要担心自己的预定会被疾控中心的通报一笔勾销的时代。
那个省部级官员不知道口罩怎么戴的时代。
作为参考,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感染了5亿人,带走了5000万人的性命。那个时代对病毒的不完善了解让全球人民真正成为了“群体免疫”的试验品。
那次,病毒肆虐了两年。武汉阳台上敲锣的女人和Egon Schiele著名的《The family》可能是间隔一个世纪的呼应吧。
这次,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重回正常。
随着两个小时前民航局的通报,我取消了接下来15天所有的航班计划,重新开始了“非必要不离X“的生活。
幸运的是,我的书影音游储备还足够撑上一段时间。

附录:
以色列卫生部报告数据
(https://data.gov.il/dataset/covid-19/resource/9b623a64-f7df-4d0c-9f57-09bd99a88880)
匈牙利布达佩斯市政厅指国药疫苗在四分之一老年人体内未能产生足够的抗体
(https://budapest.hu/Lapok/2021/a-fovarosi-onkormanyzat-altal-szervezett-antitestvizsgalat_eredmenyei.aspx)
Taubenberger JK, Morens DM. 1918 Influenza: the mother of all pandemic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91398/)

旋涡

每次还没做事之前就开始考虑Plan B的话,其实潜意识里可能已经放弃了Plan A成功的可能性了。每次落到Plan B,都是一次自我能力和目标的一次贬值。而长期处在Plan B的计划当中,偶尔回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和最初Plan A中的自己已经是云泥之别了。
每次对自己妥协,都是在给追求卓越的自我敲响一声丧钟。

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

作者:曾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20674/answer/251395294
来源:知乎

我知道,现在的我是一个平庸的人。

这么说或许不够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我离我心中「本可以达到」的「卓越」,似乎越来越远了。

从表面上看,我的状态不算差:毕业院校还不错、工作也算体面、在互联网上也有一定的关注度,虽不是大富大贵,未来的生活似乎也不必太担心……但你知道的,人毕竟不能只活在表象上,我很清醒地认识到:以我目前真实的水平和状态,不仅难以在未来变成「卓越」的人,就连维持现状,都可能会有困难。

我问自己: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以前的我也是这样的吗?

当我想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我 6 岁时的一件小事。

那天,我第一次参加了一个区级的学龄前围棋比赛。在比赛中,我发挥得比较一般,输了 3 盘棋,最后拿了第 7 名。

下棋的内容当然早已模糊不清,但我清楚地记得,在比赛的前两轮我接连输了 2 盘,然后嚎啕大哭,哦不,用「嚎啕大哭」这个词来形容实在是太轻了——那时的我,大概误以为哭声和悲伤程度成正比,因此我的哭声震耳欲聋,整个比赛会场都能听见(现在回想起来感到特别不好意思)。当然,我不是「假装」自己很伤心,而是真真切切地觉得:天要塌了,我的人生一片灰暗,未来一片迷茫。

这种心情也是我人生前 18 年的一个缩影:胜负心极重,无论发生了么小事,心态都能迅速坍塌,甚至会觉得人生无望。要过好一会儿,自己才能恢复过来。在 6 岁的那次比赛后,无论什么大大小小的考试、比赛,我一直都是如此,甚至连测验都不放过。

这种心态在我 18 岁又 8 天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那天,我在一次重要的竞赛中发挥失常,并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去保送大学的资格。比赛结束后,我完全记不得自己是如何回家的,只知道一路上眼前都天旋地转,脑海里始终在问自己:我十年的竞赛生涯就这样戛然而止了吗?未来我继续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回到家以后,我呆滞地看着央视五套上主持人们和少年足球队的趣味足球赛,机械地听着背景音乐《超越梦想》,然后再麻木地思考着一个无解的问题:我还有梦想去超越吗?

几年后回顾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觉得当时的我太年轻,不懂得如何去放下已经逝去的东西;然而现在回想起来,那也许才是我在追求「卓越」的路上最光辉的一刻。

从那天以后,「平庸」的种子开始在我的心中发芽。有时候我会骗自己:自己的心态似乎越来越平和了,不再那么在意胜负,因此看到了一些胜负之外有价值的东西。但其实,学到胜负之外的东西并不需要放下胜负才能达成,放下了胜负,我只会失去更多比胜负更重要的东西。

【下】

一个人堕入平庸的起点,是他放弃对「卓越」追求的一瞬间。而之所以放弃追求,可能是因为他发现:原来不做到「卓越」,而仅仅做到「优秀」甚至是「中上」,似乎也不会过得太差。

在那场令人失望的竞赛后,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我丧失了清华的自主招生机会,然后努力去自荐,在 2009 年的新年那天参加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最后在各种意外的相伴下依然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清华。(相关回答:你的高三都经历了什么?

后来我发现,除了高三一年的惶惶不可终日外,竞赛失利似乎并没有对我有太多惩戒:想去的学校,自己依然去得了;想学的知识,自己依然学得到。

这种想法看起来好像挺鼓舞的,但对于我来说,却埋下了逐渐把我推向「平庸」的种子:在这之后,我在决定做一件事情时,不再仅仅把精力聚焦在事情本身,而是开始思考,如果这件事做砸了,会有什么后果。

似乎,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嘛……

所以,进入大学以后,我开始错过一次又一次「变成更好的人」的机会:

  • 在我想转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即使转系失败也没啥,因此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最后不了了之;
  • 在我想留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即使出了国还会面临种种困难,未必会过得更好,因此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复习迎考,最后逐渐走向放弃;
  • 在我读研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即使不发上三五篇 SCI 也可以顺利毕业,甚至还可以算是不错的毕业生,反正我好像没有热爱这个方向,以后也不从事相关工作,科研特别卖力没啥用;
  • 在找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光靠自己的 Title 就可以找到还算体面的工作,如果特别努力地为求职做大量功课,费时费力不说,结果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同——事实上,好像也确实如此;

……

每一次的妥协和放弃,看起来都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只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一年又一年的妥协中,我渐渐发现,「平庸」这两个字原来也许离我很远,现在却离我很近。偶然一抬头,对标同学中最优秀的那位,竟已经把我甩了尾灯都看不见——本来我觉得,我们拥有差不多的、灿烂的未来啊!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开始无比想念成年前的自己,也终于有一点点明白,我究竟是怎样走向平庸的:这正是因为,在做事情时,我渐渐地失去强烈的胜负心,总为自己想象事情没做成时的 Plan B;而当 Plan B 不断被执行,距离心中的自己越来越远时,我就索性放弃了对标,任由自己滑落到下一个对标区间去。

而事实上,在大部分只需为自己负责的事情中,在执行 Plan A 时,花时间去想象 Plan B 是什么样是非常愚蠢的,或者说,还不如把 Plan B 视作「深渊」,无论多小的事情,都暗示自己 Plan A 是非完成不可的,给自己强烈的紧迫感。

那么,万一 Plan A 失败了怎么办?

真不必担心,在大部分时间,当自己用尽全力去完成 Plan A 时,即使失败了,也往往会有最好的 Plan B 自动等在那里的。

在真正衰老之前,永远不要放下胜负,即使你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满不在乎。

论灯塔的坍塌

只要不是坚持错误的人,我们就不应该只看到片面就去错误地讥笑他们,甚至敌视他们。我们所写的东西,应该是使他们团结,使他们进步,使他们同心同德,向前奋斗,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革命的东西,而决不是相反。

毛泽东

很多人一看到这个标题,就觉得我可能要说美国。作为如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扛起了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的大棋,在整整4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地上的天国”。虽然随着历史的进程,美国的“灯塔”地位似乎有所动摇,然而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度/共和制在今日仍然是所谓普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今天普世价值的基石。然而,这一切,都是在另外一个灯塔的坍塌之后,才发生的。

这就是国际共运。

国际共运的失败,是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次灾难。明知道前方的路已然被切断,有人选择闭眼向前,最后沦落至解体;有人选择改换门庭,虽然是避免了直接失败的命运,却陷入了数十年的路线斗争。

1972年 横山光辉 《长征》

列车开往何方?

4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了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被分散到世界各地。”
5 但是耶和华降临看到了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6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都是一样的人,说着同一种语言,如今他们既然能做起这事,以后他们想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了。”
7 让我们下去,在那里打乱他们的语言,让他们不能知晓别人的意思。
8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也就停止建造那座城。
9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打乱了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所以那座城名叫巴别。
——创世记11:4–9

如今的人们,都有一个误区:国家的影响力是完全由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决定的。这个概念自然不能算错,不过这个理论解释不了很多现象:1970年的中国,百废待兴,却是东南亚各国最为忌惮的存在;梵蒂冈,不过小城一座,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布尔什维克,面对外国干涉和帝俄势力的绞杀,依然夺取了政权。没错,被忽视的那点就是信仰,亦或者说是路线的力量。冷战,无疑就是地球上最成功的两种路线的厮杀。当然,在今天,结果已经广为人知了。当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幕的那一刻(1990年),社会主义的路线就已经开始崩溃了。当最后的思想阵地也已经失去,在1990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的思想界迎来了一个全面西化的过程。著名的《夏令营的较量》只是这个年代里的沧海一粟。帝吧,铁血论坛,微博,无处不充斥着“下辈子美利坚”的思想——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当思想的火炬坍塌,空留下物质对比的时候,日本的新干线(1964)和美国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1931)自然会给一穷二白的中国人无比的震撼。作为对比,直到2008年,北京到上海(1463公里)的直达车仍然要11小时28分才能跑完,平均时速127公里。中国内地第一座超过帝国大厦(381m)的建筑物是深圳地王大厦,建成于1996年。经济实力的巨大差距让中国人震惊,进而否定一切过去的东西。思想上的混乱已经构成了那段时间中国最大的不安定因素。这股思潮一直持续到2010年左右,其终结的原因有二:一是所谓“跨越式发展”带来的确实进步,二是宣传部门的强力干预。

平视美国——跨越式发展与舆论引导

2006.10:京沪高铁:南北经济一线牵

2008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2014:Instagram down in China as Hong Kong protests continue——USA Today

China in the 2010s
Rebalancing Growth and Strengthening Social Safety Nets——OCED

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所以我们刚才必须阐明我们的立场。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是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2021年3月18日 杨洁篪

中国人确实富起来了,而且是很快的富起来了。四万亿之后,大量的资金流入社会,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当一部分人还在每天翻山越岭去上10公里外的小学的时候,湾流公司把旗下的公务机G250更名为G280,只因为中国人不喜欢当二百五。伦敦,巴黎的奢侈品店门口,也排起了中国人的长队。经济实力的迅速膨胀,让部分中国人第一次有了自信走出国门。正如日本人当年的豪言壮语:

東京23区で米国全土購入可能!

用东京的土地就可以买下美国全部土地!

虽然贫富差距,地域差距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在这一段时间之内,中国的城市居民购买力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经济发展的红利第一次给予了中国人自信的底气。大型基建设施的发展也让外国的生活没那么科幻了。在这确实的60分的基础上,政府通过宣传和言论控制,让国内的民意迅速转向了。

“Proud to be Chines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words on social media after 2015, leading by official or semi-official medias, and the censorship of negative reports and foreign information sources created a protected land of harmony.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new generation found out that they are living in one of the best environments in the world. The failure of weapon control in the U.S, the immigrants problem in EU, and the young generation’s pressure under monopoly groups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 are all reminding them how happy they are here. Even through there are something disappointing, that should be accused to foreign intervention or vilification. This trend is noticed by foreign countries as well, and named “wolf warrior”. Without doubt, this policy is successful in stabilizing domestic environment and boosting the national confidence level to the government . However, it can’t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China’s words in global scale. On the contrast, it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damaging the images of China, especially Chinese government overseas. Under this domestic policy and the awareness of China’s threat,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deteriorated quickly. Under this situation, the rebuild of confidentiality of our ideology is the key point winning this competition.

林松添: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塑造中国可信可亲可敬的形象

重建巴比伦塔

2010 荒川弘 《RAIDEN-18》

其实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正是最近《钢之炼金术师》的作者荒川弘2010年发表的漫画重版后又被挖出来鞭尸的事件。在这一两年中,从NBA,Nike到各种漫画家,导演,我们似乎越来越喜欢用资本主义的方法去惩罚冒犯我们的人。这样固然有一定效果,可是这样解决不了国际舆论越来越差的现实。其次,资本主义的武器是有限的,失去中国市场虽然很肉痛,但是并不能致人死地。对于在中国有庞大业务的公司尚且好说,对于在中国没有业务的公司,亦或是产业链无法避开的公司,这种抵制的手段,网民的愤怒,几乎没有效果。况且,每次我们使用这种武器,不但是给我们自己带来一定的损失,而且会进一步败坏我们的国际形象。要找到问题的核心,就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横山光辉在1972年能画出《长征》,能画出《西游记》和《毛泽东传》,今天的外国作家却喜欢拿中国的各种伟人,中国的政党,中国的历史开玩笑?

South Park S23E02

因为我们已经被定义为邪恶了。

我们的灯塔已然荡然无存,那一代真正相信我们的人,被我们背叛了。

建立一代人的信任很难,毁掉却非常容易。

重新取得信任,必然是一个反复,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让我们的国民相信我们很容易,让外国人也相信我们,很难。

在“平视美国”的同时,我们在这一点上,还差的很远。

现在政府似乎有一些动作了,但是还不够,还远远不够。

BBC:中国近亿人口脱贫 习近平称创造“人间奇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真心期望着那一天的来临。

而那一天的来临,也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