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 SSL证书过期

因为之前SSL的证书签发商Let’s Encrypt报道新闻出了偏差,导致本网站的SSL证书过期,暂时无法访问(包括我自己),花了一点时间修复。

自己建站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麻烦的,好在我们还是回来了。

周更的困境

三分钟热度!

这以前开始便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6月底去了一次新疆旅行,在南疆20k/s的网络条件下,实在是没有条件更新博客。回来后又是马不停蹄的准备7月的CFA考试。从兰州回家之后已然是八月初了。一年一度的赴美季又到了,作为标准前·留学生,现在家待业青年,各种饭局也是少不了的。然后又是去上海面试,看项目,不知不觉间八月也过去一半有余了。今天之所以新建了这篇博文,还是托我在上海见的一个朋友的福:当时他问我,你的博客多久更新一次?我本来的计划是周更,但是一想上一次的间隔已经一个多月了,周更实在是说不出口了。虽然最后还是回答了周更,不过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件事:我真的有这么忙吗?

三分钟热度?

问题的根源其实不在于此。三分钟热度的话,其实是不想做这件事了,亦或是没兴趣了。在断更停刊的这蛮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我还是想继续更新的,但是每次提笔又放下的原因无谓是“没时间”“明天吧”,然后继续做一些别的工作,亦或者是直接打开哔哩哔哩了。一天结束的时候,我可能惊异的发现我今天又看完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视频。

无关紧要的视频

亦或是把荒野之息的神庙又开了几个。总之呢,干正事的时间没多少,大量的时间都被浪费掉了。以这种生活的方式,除了每天固定的那点工作能做完之外,指望有什么精进和改变无异于痴人说梦。考完CFA之后,其实我还是有很多想法的,比如今年要完成xxx啦,考过xxx考试之类的,但是回首这一个月的时间,其实除了必须完成的ddl,额外的工作并没有完成多少。博客的更新这件事其实就是以小见大的反应了这种状态。那么,问题在哪呢?

三分钟热度。

所谓的四象限工作法也好,番茄工作法也罢,总是还有一个“工作”在的。完成“工作”其实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迫于生活和社会的压力,完成“工作”其实是迫不得已必须完成的,也没有什么找借口和拖延的方式。但是“自我提升”这件事,并不是必须的。很多人报了英语班,也没有去认真学,只是觉得报上了就学会了。这件事的本身,还是内生驱动力的问题:到底为什么,要自我提升?如果答案是更好的生活,那么这件事至少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果目前的生活条件尚可接受,只是为了精神层面的满足的话,眼下的短期快乐很有可能超过未来的长期快乐。一方面,“现金为王”,眼下的快乐其实是更有吸引力的。另一方面,未来的快乐是想象的,而现在的快乐是确定的。及时行乐是人类的本能,而卓越的人之所以卓越,就是他们克服了那“三分钟”,真正进入了追求长期快乐的过程。

虽然这个“三分钟热度”的意义已经改变了,但是一个切实的方法论仍然不存在,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不能指望一个万金油式的解决方案。不过,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应当是回归现实的第一步。

我唯一所知的是,这将会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疫中奇思

恍惚间又回到了2020年的1月。
武汉,南京;温州,张家界。
不同的是,我们有了疫苗,和防控的经验。
同样的是,太多人对于病毒仍然是一知半解。
根据以色列卫生部公布的数据,BNT162b2在面对Delta变种时的有效率约为64%。
科兴和国药的数据,请各位自行想象了。
有的时候,我开始觉得,SARS-Cov-2永远不会离开了。戴口罩会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健康码会变成身份证一样的身份证明,大规模的封城也会慢慢地被习惯。
也许疫苗能带回曾经的日常吧。
那个今天突发奇想,明天就能出现在特拉法加广场的日常。
那个不需要担心自己的预定会被疾控中心的通报一笔勾销的时代。
那个省部级官员不知道口罩怎么戴的时代。
作为参考,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感染了5亿人,带走了5000万人的性命。那个时代对病毒的不完善了解让全球人民真正成为了“群体免疫”的试验品。
那次,病毒肆虐了两年。武汉阳台上敲锣的女人和Egon Schiele著名的《The family》可能是间隔一个世纪的呼应吧。
这次,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重回正常。
随着两个小时前民航局的通报,我取消了接下来15天所有的航班计划,重新开始了“非必要不离X“的生活。
幸运的是,我的书影音游储备还足够撑上一段时间。

附录:
以色列卫生部报告数据
(https://data.gov.il/dataset/covid-19/resource/9b623a64-f7df-4d0c-9f57-09bd99a88880)
匈牙利布达佩斯市政厅指国药疫苗在四分之一老年人体内未能产生足够的抗体
(https://budapest.hu/Lapok/2021/a-fovarosi-onkormanyzat-altal-szervezett-antitestvizsgalat_eredmenyei.aspx)
Taubenberger JK, Morens DM. 1918 Influenza: the mother of all pandemic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91398/)

旋涡

每次还没做事之前就开始考虑Plan B的话,其实潜意识里可能已经放弃了Plan A成功的可能性了。每次落到Plan B,都是一次自我能力和目标的一次贬值。而长期处在Plan B的计划当中,偶尔回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和最初Plan A中的自己已经是云泥之别了。
每次对自己妥协,都是在给追求卓越的自我敲响一声丧钟。

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

作者:曾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20674/answer/251395294
来源:知乎

我知道,现在的我是一个平庸的人。

这么说或许不够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我离我心中「本可以达到」的「卓越」,似乎越来越远了。

从表面上看,我的状态不算差:毕业院校还不错、工作也算体面、在互联网上也有一定的关注度,虽不是大富大贵,未来的生活似乎也不必太担心……但你知道的,人毕竟不能只活在表象上,我很清醒地认识到:以我目前真实的水平和状态,不仅难以在未来变成「卓越」的人,就连维持现状,都可能会有困难。

我问自己: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以前的我也是这样的吗?

当我想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我 6 岁时的一件小事。

那天,我第一次参加了一个区级的学龄前围棋比赛。在比赛中,我发挥得比较一般,输了 3 盘棋,最后拿了第 7 名。

下棋的内容当然早已模糊不清,但我清楚地记得,在比赛的前两轮我接连输了 2 盘,然后嚎啕大哭,哦不,用「嚎啕大哭」这个词来形容实在是太轻了——那时的我,大概误以为哭声和悲伤程度成正比,因此我的哭声震耳欲聋,整个比赛会场都能听见(现在回想起来感到特别不好意思)。当然,我不是「假装」自己很伤心,而是真真切切地觉得:天要塌了,我的人生一片灰暗,未来一片迷茫。

这种心情也是我人生前 18 年的一个缩影:胜负心极重,无论发生了么小事,心态都能迅速坍塌,甚至会觉得人生无望。要过好一会儿,自己才能恢复过来。在 6 岁的那次比赛后,无论什么大大小小的考试、比赛,我一直都是如此,甚至连测验都不放过。

这种心态在我 18 岁又 8 天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那天,我在一次重要的竞赛中发挥失常,并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去保送大学的资格。比赛结束后,我完全记不得自己是如何回家的,只知道一路上眼前都天旋地转,脑海里始终在问自己:我十年的竞赛生涯就这样戛然而止了吗?未来我继续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回到家以后,我呆滞地看着央视五套上主持人们和少年足球队的趣味足球赛,机械地听着背景音乐《超越梦想》,然后再麻木地思考着一个无解的问题:我还有梦想去超越吗?

几年后回顾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觉得当时的我太年轻,不懂得如何去放下已经逝去的东西;然而现在回想起来,那也许才是我在追求「卓越」的路上最光辉的一刻。

从那天以后,「平庸」的种子开始在我的心中发芽。有时候我会骗自己:自己的心态似乎越来越平和了,不再那么在意胜负,因此看到了一些胜负之外有价值的东西。但其实,学到胜负之外的东西并不需要放下胜负才能达成,放下了胜负,我只会失去更多比胜负更重要的东西。

【下】

一个人堕入平庸的起点,是他放弃对「卓越」追求的一瞬间。而之所以放弃追求,可能是因为他发现:原来不做到「卓越」,而仅仅做到「优秀」甚至是「中上」,似乎也不会过得太差。

在那场令人失望的竞赛后,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我丧失了清华的自主招生机会,然后努力去自荐,在 2009 年的新年那天参加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最后在各种意外的相伴下依然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清华。(相关回答:你的高三都经历了什么?

后来我发现,除了高三一年的惶惶不可终日外,竞赛失利似乎并没有对我有太多惩戒:想去的学校,自己依然去得了;想学的知识,自己依然学得到。

这种想法看起来好像挺鼓舞的,但对于我来说,却埋下了逐渐把我推向「平庸」的种子:在这之后,我在决定做一件事情时,不再仅仅把精力聚焦在事情本身,而是开始思考,如果这件事做砸了,会有什么后果。

似乎,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嘛……

所以,进入大学以后,我开始错过一次又一次「变成更好的人」的机会:

  • 在我想转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即使转系失败也没啥,因此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最后不了了之;
  • 在我想留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即使出了国还会面临种种困难,未必会过得更好,因此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复习迎考,最后逐渐走向放弃;
  • 在我读研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即使不发上三五篇 SCI 也可以顺利毕业,甚至还可以算是不错的毕业生,反正我好像没有热爱这个方向,以后也不从事相关工作,科研特别卖力没啥用;
  • 在找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光靠自己的 Title 就可以找到还算体面的工作,如果特别努力地为求职做大量功课,费时费力不说,结果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同——事实上,好像也确实如此;

……

每一次的妥协和放弃,看起来都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只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一年又一年的妥协中,我渐渐发现,「平庸」这两个字原来也许离我很远,现在却离我很近。偶然一抬头,对标同学中最优秀的那位,竟已经把我甩了尾灯都看不见——本来我觉得,我们拥有差不多的、灿烂的未来啊!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开始无比想念成年前的自己,也终于有一点点明白,我究竟是怎样走向平庸的:这正是因为,在做事情时,我渐渐地失去强烈的胜负心,总为自己想象事情没做成时的 Plan B;而当 Plan B 不断被执行,距离心中的自己越来越远时,我就索性放弃了对标,任由自己滑落到下一个对标区间去。

而事实上,在大部分只需为自己负责的事情中,在执行 Plan A 时,花时间去想象 Plan B 是什么样是非常愚蠢的,或者说,还不如把 Plan B 视作「深渊」,无论多小的事情,都暗示自己 Plan A 是非完成不可的,给自己强烈的紧迫感。

那么,万一 Plan A 失败了怎么办?

真不必担心,在大部分时间,当自己用尽全力去完成 Plan A 时,即使失败了,也往往会有最好的 Plan B 自动等在那里的。

在真正衰老之前,永远不要放下胜负,即使你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满不在乎。